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课题研讨>内容详情

【课题研究】培智学校高年级劳动技术课程校本化的探究

发布时间: 2019-03-06 14:11 发布单位: 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浏览量: 957 【公开】

培智学校高年级劳动技术课程校本化的探究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智学校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智障儿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劳动技术教育,除了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还有助于矫正和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发展其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外,对智障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对其掌握劳动技能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为今后走向社会以及就业打下坚定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实践。但现有的劳动技术教材已不能够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不适合我校的实际,需对其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

一、我校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实际需求与原有教材的不足

我校是一所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地处经济比较薄弱的郊县,智障学生的社会福利待遇偏低,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难的现状,我校于2001年筹建了“溧水县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现学校的基地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切实拓宽学校的办学规模,真正提高残疾人的教育生活质量,为他们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2006年申报并立项了省级规划重点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考虑到本县智障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对农作物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以及一引起牲畜的喂养方法都具有直观的印象,并能够机械的模仿,具有一定的劳动体验。因此,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培训阶段,对轻、中度智障学生进行以种植与养殖为主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劳动技术,形成劳动技能。为了作好教育与培训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必须在七至九年级中渗透以种植与养殖的相关技术。那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七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上来了。

原有教材指的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试用本)劳动技术(高年级)。教材主要是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在学会管理自己生活和料理家务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技能。并对学生进行以定向专业劳动训练和一定的就业常识教育。对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和习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我校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实际需求来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教材课时安排不合理。

原有教材七、八、九年级课时数具体安排如下表

年   级《计划》课时数安排内容课时数机动课时数

280181—18496—99

280176—180100—104

280139—169112—141

如果按每学期20周计算,《计划》安排劳动技术课应为每周7课时,而新的培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要求,每周的劳动技术课程课安排每周3—5课时为宜。另外,机动课时的数量安排偏多,而且没有对其实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这样的机动课时较多,虽为各学校自主安排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但给教师把握教材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增加了困难。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与经验。往往最后的结果是走走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2、原有教材具体内容安排不合实际。

原有教材实际内容课时数具体安排如下表

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备注

总课时181—184176—180139—168 

烹饪技术2484 

家务劳动 810—12 

木工21—22  

电工 16—22  

缝纫技术138—140144108—132 

就业常识 17—20 

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1)家务劳动,即掌握简单的烹饪技术,学做家常便饭。拆洗被褥、会使用熨斗。(2)简单的生产劳动,学习缝纫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缝制简单的物品。(3)学习简单的木工、电工技术。(4)进行一定的就业常识的教育。这些内容与我们提出的为十到十二年级开展以种植与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作好铺垫是不符合的。不利于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专向的劳动技能,不利于智障学生今后就业。

二、对七至九年级劳动技术课程校本化的探索

为了适应我校的实际,探索在七至九年级劳动技术课程中渗透种植、养殖的技术,必须要改革原有的教材,具体的探索如下:

1、在目标定位上

一方面要遵循教材制定的目标,在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料理家务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技能,掌握一定的就业常识。同进还应关注智障学生的态度养成。即通过劳动实践,使智障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为劳动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针对我校实际,使智障学生掌握一些种植、养殖的常识知识,掌握初步的种植、养殖技术,为今后养成的一定的种植、养殖技能打下基础。

 

2、在内容安排上

根据我校课题的研究实际,对现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删与整合。如:缝纫技能、电工所占的课时数的比较大的,而这些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使用电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使用电器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这方面的内容与我校“基地”的实际不相符合,学生没有实践的设施。因此,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保留了一些日常生活自理的知识。

我校智障学生十至十二年级使用的种植、养殖的教材是由课题组成员集中编写的,每学期种植、养殖教材各一册,三年种植、养殖各六册。内容是以我校“基地”现有的种植、养殖资源为基础。我校“基地”现有“果鸡种养区”、“苗木繁殖区”、“水产生态养殖区”、“牡丹种植区”、“无公害蔬菜区”、“特禽养殖区”、“设施栽培区”等多个区。结合“基地”现有的资源,编写的种植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无公害果园建立与管理、营养与肥料;施肥等知识;花卉的基础知识;牡丹的栽培技术;观叶植物的栽培技术等。养殖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鸡、鸭、鹅、猪、兔、鱼、牛的饲养技术。

在七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的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一些种植、养殖的基础知识。在种植、养殖内容中,我们主要是以观察、认识活动为主,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农耕的实践劳动。如在观察、认识活动中,安排了认识蔬菜、认识水果、苗木、认识花卉、认识家禽、了解家禽的一些常见特征等。还安排了一些农具的观察与使用,如认识锄头的形状与使用功能,让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再如认识钉耙、铲子、锯子、喷壶、钳子、斧子等。为他们以后从事种植、养殖实践打下基础。在简单的劳动实践中,安排了如锄草、给花卉浇水、观察花卉的成长过程、给鸡鸭喂食等简单的劳动实践。这样的安排,让七至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与十至十二年级内容做到了很好的衔接,融合、过渡,为他们今后进行培训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

如果按照国家统一的编写教材的原则与规范来进行编写劳动技术课程,做为一线的教师,在理论水平与经验上肯定是达不到条件的,而且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种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简单易行的呈现方式。这样的呈现方式要能让教师依据它进行教学,又要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能看懂,能理解其内容。这种呈现方式 就是以讲稿为主,兼顾智障学生的特点。

讲稿编写是以一个个独立的课题为标题,每个课题分为教学时数、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步骤。重点放在教学步骤上。

为适应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步骤中向智障学生介绍每种劳动技能的完成方法时,要写的详细易懂。语言要尽量通俗,能让智障学生理解,尽量不能出现专用的名词术语,为了帮助智障学生理解讲稿内容,能够附上插图的要尽量附上插图。插图来源最好是选择我校“基地”现有场景。这样比较真实,容易唤起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校本化的特色。

4、在课时安排上

七至九年级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还应遵循国家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现在我校七至九年劳动技术课的周课时数是3节。

在安排时,把劳动技术课每周三节课连在一起。因为,智障学生学习一种劳动技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能指望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教会他们,他们在学习某项技能时,往往都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这样安排,便于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实践,保证学生技能的掌握,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5、在具体实施上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劳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才能完成,我们必须重视劳动实践的开展。结合“基地”资源,我们经常组织七至九年级智障学生来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如锄草、种青菜、给果树施肥、观察观叶植物的生长习性、观察小鸡的生活习性等等。让智障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在做之前,让智障学生说说如何去做,做过之后,要求学生把做的过程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讲解每种劳动技能的完成步骤时,把每一个步骤都用准确而明了的简明的语言向智障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既会做,又能听得懂,记得住,并能说得出。

(2)注重在劳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

如果以为只要参加了劳动,智障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了爱劳动的品质,形成劳动习惯是不现实的。劳动毕竟是苦的,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如果在进行各种劳动训练时,不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有些智障学生就可能产生怕脏、怕累、怕苦、厌恶劳动的情绪。从事任何劳动,都要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说明劳动的目的与意义和对劳动的要求,使他们自觉地参加劳动,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具体地感触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在劳动技能的教育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智障学生文明劳动的习惯,如劳动场地必须整洁、有条理。这是组织劳动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劳动质量和安全的前提条件。

(3)劳动的内容与分量要适合智障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别特点

为了提高劳动技能教育的效果,给智障学生安排劳动任务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向他们布置无法胜任的劳动任务和使他们受到太大的压力,以免他们在任务面前产生畏惧心理或因完不成任务而失去信心。不同的智障学生在劳动承受能力、对劳动技能的接受能力,对劳动的兴趣爱好诸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劳动技能的教育应充分估计每个儿童的特点,对于接受能力强、体力较好、有良好劳动习惯的,要求应高一些,让他们多做些,做比较难做的东西,教师少一些帮助;对于体力差,或有明显动作障碍、手脚不灵便、理解得慢的,要求应低些,让他们少做些,做比较容易做的东西,教师的帮助也应少一些。

(4)要把劳动技能分解开来进行教学

智障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生任何稍稍复杂一点的劳动技能,完成任何的制作任务,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便于他们理解和完成,教师必须采用任务分解的方法,把劳动技能或制作任务分解为几个组成环节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教学。这样,通过实践,智障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完一个完整的过程。

七至九年劳动技术课程校本化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课程校本化教师应担任怎样的角色。智障学生的劳动技能评价方式怎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将紧紧依托“基地”的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把残疾学生教育好、培训好,最终就业好。

 

 

 

参考文献:

1、李黎红 、沈玉林《现代特殊教育》   《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

2、朴永馨       《特殊教育概论》     华夏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